因為端午連假 ... 的關係嗎?反正
就是因為天氣攪局之下嗡嗡很多地方都沒有看到
蕭瓏文化園區也是 超多地方都沒看到的啊!
下次還要再去過啦! 下次要再去看 =)
另外這次嗡嗡有看的就只有看見西拉雅而已是常設展哦!
看見西拉雅 SEEING SIRAYA
活動時間:開始於2014-11-02~2015-12-31
重覆於每週 三,四,五,六,日 09:00:00至17:00:00
活動地點:
蕭壠文化園區-台南市佳里區六安里六安130號(地圖)
費用資訊:免費
活動場次:共 2 個場次
策展理念
本展以學童與親子作為策展的對象,運用「博物館劇場」概念展示,選擇了七個主題場景呈現西拉雅族的生活樣態,帶領觀眾回到過去,身歷其境,感受這個族群歷史與文化的獨特性。搭配展示的內容,並發展「導覽式劇場」演出,以活潑生動的戲劇來演繹西拉雅族的歷史與文化,拉近歷史故事與觀眾間的距離,讓觀者感同身受,更親近西拉雅。
認識西拉雅
長期以來,臺灣的原住民族大致被按照居住山地與平原地區的差別,分成所謂的高山族群與平埔族群。平埔族群當中的西拉雅族原本分布在臺南到恆春半島之間,是平埔族群當中人口最多的一族。而生活在臺南的西拉雅本族主要有四大社:新港社(今新市區)、蕭壠社(今佳里區)、目加溜灣社(今善化區)及麻豆社(今麻豆區)。隨著族人長期與外來者接觸,傳統生活型態逐漸轉變,但也融合吸收外來文化。許多西拉雅部落至今仍留存獨特的祭儀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祭祀祖靈阿立祖的信仰活動。
圖文來源:蕭壠文化園區
一開始進去廣場時...只是陰天~並沒有下雨
所以我們就直接往裡面走去直接前往A區
一開始進去就覺得很喜歡這個文化園區他的布置感
展示地點:A7館 (2014/11/2 11:00重新開館)
也因為天氣不適很好...所以我們就直接進去中心~沒有先在旁邊的露天園區作停留
超後悔的啦!下次一定要全面地都仔細看過啦!
因為是免費入場還這麼好的展覽
一定要分享給大家啦!
暑假又快到了~可以帶小孩去寓教於樂一下囉!等等最後嗡嗡也會分享這天嗡嗡有趣的一些景點哦!
當然一定是跟人文歷史相關的!嘿嘿
很溫馨親切的感覺嗎? 呵呵 不知道...就是覺得很美!
嗡嗡喜歡從外面走進A館的長廊很漂亮 有種60年代的時代感嗎?!
我很喜歡 =)!可能因為天氣所以人少了一點...
進去一個展廳而已....就因為下了大雨~我們就驅車前往下一個點了!!
!!進去A館的走廊前就有這個告示牌!
我們去的時候A3館未開 所以我們只有看後面的西拉雅常設展區!
這是嗡嗡拍的A3展區的海報吧!感覺很棒~下次希望來時還可以看 =)
【2018臺南國際攝影節 TiFF 焦點攝影家許淵富】 這就是A3展出的! (唉....
下次再來囉!OK的吧!
這個展的攝影師就是這個男生喲!↑↑
現在常見的自拍照,在60年代還不興盛,府城的攝影大師許淵富在60年代就拍下一張構圖完美的自拍照!
提到國內老派攝影師,有部分攝影愛好者可能會想到,今年83歲的攝影大師許明富。許明富的攝影風格以人像紀實見長,他受訪時常說,十九歲那年他在的南大附小教書,當時月薪僅100多元,他省吃簡用存了4年錢,終於買到屬於自己的相機,當時陪許淵富一起度過這段刻苦時光的,除了家人外,還有他的學生,如今畢業近60年的校友,昨日返回台南與許淵富一起相見歡,學生們也向昔日的師長,表達深深的謝意。
1957年,許淵富剛買到人生第一台相機才兩年,他的學生,南大附小第11屆剛好畢業,睽違近一甲子後,師生首度相聚,許多人見面已不相識,得靠著身上的名牌,再從如今面貌,依稀辨別出昔日模樣。今年許淵富已經高齡83歲,當時他口中的「小朋友」也即將邁70歲,大部分的學生都已退休。
畢業後為工作、學業,飛奔各處,如今為找回往日情,這些離校一甲子的遠方遊子,重回母校的懷抱。從華視節目部退休的學生何家駒回憶,附小當年相當注重美勞、音樂、體育和珠算課程,小時候不覺得特別,長大之後,才發現這些才藝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幫助很大。
當年的班長陸思行說,民國50年代,當時台灣經濟正準備起飛,但多數的人民生活還是相當困苦,不過當時附小高年級學生就要透過種菜培養責任感,這在現代的教育界相當常見,可見當時附小的教育觀念多麼前衛,他還記得每次看到青菜、番茄長大,同學們都很高興,等不及煮,就直接摘下來吃生菜,那滋味令他們至今難忘。
另外也有同學記得,某次到關仔嶺遠足,看見「水火同源」奇景,同學都張大眼睛,直說不可思議,那時許淵富拿出寶貝相機,在那時候能在戶外拍照幾乎說是不可能,照相機也相當稀少,當時許淵富忙拍團體照的回憶還歷歷在目。
校友說,許淵富老師是一位嚴格的老師,在許老師的督促下,有不錯升學成績,進入社會工作後,在各行各業都有傑出優秀的表現。這群學生畢業後不時保持聯繫,今年校方得知校友想要舉辦同學會,並邀請許淵富老師和校友相聚,希望在邁入人生70大關之際,再度回味當年美好的小學生活。
如今許淵富已83歲,19歲那年他在台大附小教書,用兩年的時間存了年薪1000多元買下第一台相機,昨日陪他一起度過這段刻苦時光的學生與他首度相聚(台南大學提供)
臺南為西方攝影術傳入臺灣最早的城市,日治時期即有許多寫真館座落,在中上階級人士間逐漸形成攝影之休閒風氣,寫真比賽評選與技術講座也十分興盛。
但是一般大眾對於臺灣重要的攝影家與作品皆十分陌生,「臺南國際攝影節‧TiFF」特以「焦點攝影家」系列,重新認識不同年代的攝影家,整理其攝影創作的脈絡,提出當代的詮釋,並透過攝影家的作品、文件、文物、紀錄片等形式,呈現攝影家的深度及整體性。
「焦點攝影家」為「臺南國際攝影節‧TiFF」對臺南攝影史的調查、研究與書寫工作之一,也希望日後能將觸角伸出臺南,邀請世界知名大師加入展出。
許淵富老師出生於1932年,成長於臺南早期繁華的民權路後巷,蜿蜒的巷弄之間是他兒時的樂園,曾在巷口圍觀「東鄉堂」寫真館的日本師傅,如「變魔術」般相片顯像,小學時期偶爾協助開設相館的兄長,在黑漆漆的房間裡攪動藥水盤裡的相紙,與攝影結下不解之緣。
多才多藝的許老師,年輕時期就是位充滿自信,鬼靈精怪想法無拘的創意人。這些特質也都表現在他日後攝影創作,不墨守陳規,不斷挑戰自我的多樣性。為了突破台灣攝影空間的狹隘,以投稿日本雜誌來證明自己的創作能量,當了父親以後幫每個女兒精心編排個人寫真像本,作為傳家的重禮。
「臺南國際攝影節‧TiFF」很榮幸能夠邀請到許淵富老師擔任首位「焦點攝影家」,為日後臺南攝影與攝影節,立下承先起後最好的典範。
OKay...現在依然轉回來我們的西拉雅趴吧!
一開始要進去展場時看到的可愛小LOGO =)
西拉雅—史前與當代的連結
20世紀初當日本語言學者來到台南高雄沿山地區,見到一群皮膚黝黑、雙眼深邃的居民。他們體態上不像是漢人,但語言、服裝、住居、喪葬大多與漢人相似,只有祭祀行為有些許的不同。問他們如何自稱? 「Siraya/Taivoan/Makatao(西拉雅/大武壟/馬卡道)」,大多數居民如此回答。學者又以他們的語言以及文化相似性認為他們可視為同一族群,統稱為Siraya,西拉雅族。
民國政府認為熟番後裔多已漢化消失,因此取消熟番後裔取得原住民身份。事實上,西拉雅人並未消失。1956年民國政府曾經進行全台戶口調查,其中「族系未詳人口」分佈,正好跟日治時期熟番分佈人口相吻合,顯示民國時期西拉雅人仍然保持著非漢的認同。近年來遺傳人類學對於族群血源的研究有極大的進展,針對台南市東山區吉貝耍居民的Y染色體研究顯示,6成6吉貝耍西拉雅後裔帶有M119型Y染色體,比對高山原住民男性有高達7成帶有M119型Y染色體,同時臺灣漢人男性帶有同型比例不到2成,推論出吉貝耍西拉雅男性在 遺傳組成上與台灣高山原住民男性男性非常相近,同時也推論出臺灣漢人男性帶有原住民基因者不到20%。最新語言學研究顯示,西拉雅語與臺灣原住民族阿美語最相近,分開時間不超過3,000年,證明他們與臺灣原住民族間有密切關係。西拉雅族與臺灣原住民族同源,西拉雅族後裔流傳至當代並未消失,他們的認同也持續維持著,在崇尚多元價值的當代臺灣社會,實在應該尊重並維護西拉雅族的存續。
因此,我們是不可能在當代看到四百年前西拉雅文化的原本面貌。幸好,在過去有限的歷史文獻中海記載了有關西拉雅人當時的生活面貌,讓我們可以透過文字的世界,想像當時西拉雅人的社會與文化。這些文獻主要是明朝末年陳第的〈東番記〉(1603)、荷蘭時期(1624-1662)的官方檔案與傳教士記錄以及清朝時期的志書文獻,特別是黃叔璥的〈番俗六考〉(1722)與六十七的《番社采風圖》(1747-1747)。這些文字記載、描繪了十七、十八世紀有關西拉雅人的社會文化。
段落擷取自《西拉雅族的傳統文化》
我覺得很特別的是這個系列是宗教的有大名鼎鼎的鳥頭狀器和捶石及炊貝環和指揮棒
當然因為歸納在平埔族的西拉雅是跟漢人文化最頻繁也因為如此很多文化都未保留 很可惜
嗡嗡認為可以來這個文化園區和歷史博物館的原因是可以讓孩子從課本中的資料在現實生活更有興趣哦!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蕭瓏是免費的 國家的歷史博物館收費野蠻便宜的!假日可以全家人一同前往哦!
嗯!因為官網也沒有相關資料顯示 所以嗡嗡只能把我看到的資料都放上讓大家了解參考一下囉!
一起交流學習也是OKAY的對吧!
【端午節連假】→下雨依然去台南歷史文化之旅-*
【端午連假】→ 台南 蕭瓏文化園區(Soulangh Cultural Park)
Dear all ^^ :
喜歡嗡嗡此文章的話,請幫我按讚哦,
或者分享或者留言本文章噢!
您的動作會是我發文的原動力哦!感謝噢!
【未完待續】(2018-06-2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