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碎嘴:
今天大家上網查東西時應該會被搜尋引擎上的人形綠人吸引吧!
姐就是這樣~點進去啦!
所以就雞婆地幫效率人做整理給各位啦!
雖然嗡嗡知道"會動"的小綠人是For台灣的
但是也無認真知道一些資料
但是現在知道後~還真的覺得台灣人的頭腦~很驕傲辣!
而且還有分段呢!太可愛了啦!!!!
也可能是因為台灣的交通工具很多~機車汽車也很多...
所以幾乎每個地方都有紅綠燈這東西啊!
避免遇到紅燈還在斑馬線上的困擾吧!
很慶幸有這樣的設計,對行人更友善,更幫助交通維持秩序!
希望未來也能有聲音的提示,可以幫助盲人朋友們更精確的過馬路囉!
▲在台灣街頭幾乎隨處可見的動態式小綠人行人紅綠燈,原來是台北首創。(圖/取自維基百科)
因為該標誌人性化設計及極富饒趣動畫,2000年初,行人倒數計時顯示器開始漸進裝置於臺北市千多處路口,首步推廣至臺灣其他都會區: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之後更普及至全臺灣及國外。由於行人倒數計時顯示號誌器貼近庶民生活,廣告亦可常見其廣告創意,有些國外觀光客到臺灣初次看到此標誌感到新奇。
除了行人倒數計時顯示器,供汽機車駕駛人看的紅綠燈也開始加入倒數計時顯示,原本有綠燈倒數及紅燈倒數兩種,但因綠燈倒數會使駕駛人為了搶在變紅燈前通過而提高車禍發生率,所以大多已改成紅燈倒數。紅燈倒數除可讓駕駛人知道要等紅燈的時間外,亦可使駕駛人的注意力從對向綠燈轉到己向的倒數上,避免駕駛人起步過快而與對向車道搶黃燈的車輛相撞發生率。
台北市首創的動態式小綠人,如今在台灣街頭隨處可見(嗡嗡又傲嬌中....)
東柏林 Ampelmännchen
號誌起源
行人交通號誌的小紅人、戴帽小綠人是東德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於1961年在當時的東柏林推出。該標誌以紅人代表禁止通行,戴帽小綠人代表通行,此標誌一般來說,皆使用於行人橫越馬路,充當指示警告使用。小紅人、小綠人在德文裡有一個字就叫做「交通號誌小人」(Ampelmännchen)。2000年代之前,包含柏林市的各地類似的行人專用小綠人交通標誌卻是固定行走姿勢,在圖象表徵上並不會動。
中華民國-台灣
1998年,臺北市政府參考世界部分城市做法,擬將本有單純紅綠立姿的該兩變化的小綠人標誌加裝計時功能。經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與中華號誌協會等數家廠商集體創作與遴選後,於同年度年底開始對「動態式行人穿越道路指示燈」進行測試安裝。該號誌符合中華民國交通部頒布的《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標準,主要功能在提高行人觀視號誌的接受度。該號誌最主要變革是在維持世界通用的「紅停綠行」的小綠人行人標誌外,加入了通知「轉換紅燈」的讀秒倒數計時燈面與人形走動的動畫畫面。
嗡嗡本文有些資料取自WIKI(行人倒數計時顯示器)
臺北市政府試用的動態式行人穿越道路指示燈,其規格如下:
人形走動:該走動畫面由七個不同人形圖案組成,利用人眼視覺暫留特性產生人形走動或快跑的動畫顯示。人形走動速度約有慢、快兩段(或慢、快、極快三段),路口號誌控制裝置啟動行人綠燈時,人形以慢速走動;當倒數計時器倒數至一定秒數時(視路寬設定,通常為14秒),人形動畫改以快速走動;剩餘10秒時,人形動畫改為跑步並會閃爍。
倒數計時:當人行道口控制裝置更動為走動綠燈時,倒數計時顯示之數字表示號誌轉換成紅燈所剩餘的時間。倒數計時器為固定兩位數(最大99秒)開始倒數至零。若綠燈時間超過兩位數(即100秒以上),則倒數至99秒後,才開始顯示正常數字倒數至零。另外在6與9也不同設計,6上面少一橫,9下面少一橫。綠燈時倒數計時數字顏色為黃色或者綠色,紅燈則為紅色。
站立人形紅燈:當人行道口控制裝置送出「禁止行走」信號給行人紅燈時,上方本來的計時顯示器轉以紅色站立人形顯示,下方原有的行人動畫LED燈則完全熄滅,改亮紅燈倒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