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資料太多嗡嗡把這頁放上每集劇情 劇照和分析...
再來就是官方臉書之分享囉!
這次的劇...堪稱嗡嗡我最貼近的
除了看的一把眼淚的原著傀儡花
這部我也要看導演如何詮釋呀! 期待+1000 我等了一年多了呢!
不僅讓我們回顧歷史,也借鏡前人的足跡,反思今天的世道。從古代到今天,因為戰略地位上的優勢,台灣依然承受著境外勢力虎視眈眈的壓力。
也讓我們思考,如果台灣未來遇到這樣的事情,該如何去面對?
斯卡羅的歷史過程 : 漢人越界開墾 原漢合作與衝突(包括福佬跟客家族群的衝突)
我們後人也不難明白呀!因為台灣地處這麼矚目的地區
也是當初貿易經商最重要地點...當時各國才會在台南打狗有設點
延伸閱讀:
【21嗡嗡推薦台劇】→週六九點播 公視史詩旗艦劇《斯卡羅 Formosa 1867》原名 傀儡花 台灣時代劇 (更新至02集) 嗡嗡劇評 線上看 彙整內容 主演:温貞菱、法比歐、周厚安、余竺儒
線上看
公視+ ...沒有免費線上看 公視+ so~我申請了公視+
Netflix 台灣地區
是想像之上的台劇新高度,用電影的規模或張力形容還遠遠不夠,這更能稱上史詩作品
公視史詩旗艦戲劇
定名《斯卡羅》
族語名《seqalu》
英文名《Formosa 1867》漢人越界開墾 原漢合作與衝突
設計團隊 行影 GOPHOTO
導 演|曹瑞原
出 品|公視粉絲團
製 作|台北創造
水鹿飲下白彩虹 in the shadow of the fog bow a Sambar deer drinks
太陽閉上眼睛 the sun shuts its eye
你從海的背面過來 from the end of the ocean you emerge
臺灣擁有世界難得的現象,小小的土地,承接了原生與外來的歷史,各種族群的交融形成不同語言的交錯,眾多文化在此孵化成一個又一個的獨特。不同的立場、不同的生存難題、不同的抉擇。《斯卡羅》呈現1867年多元族群的競爭、和解與共生,角色之間的關係將交織出那年半島上的曾經......讓我們一起穿梭回154年前的福爾摩沙。
嗡嗡劇評: 總分:5
角色人物刻畫細節:3
劇情張力:3.5
剪輯編排流暢:3
劇情深度:4
特色 :5
戲劇之嗡嗡出戲度:2.5
我覺得十分值得推薦!
嗡嗡好看評分: 8.0分
可能原著寫的太好...讓我期望值過高了
這初步是不好...只是因為醫師有對族群的不同之處深入探究
但戲劇卻無深入探究 ...因為有太多必須說明的時代背景問題導致不能細講! 真的可惜!
因為大眾都以漢文為交流重點...類似台語
而非現在的普通話 國語...官方用語也是漢文就是類似閩南語~只是讀書人講文讀音
蝶妹的爸爸林老實是廣東的福佬客家人(也是書香世家 才會要蝶妹與志杰倆都要識字
所以官方語言是漢字的文讀音而非英文或國語啦! 為何編劇要把不對的資料留下咧
另外他們當時的名字中文化也很可愛...名字當然也是以台語發音
例如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 以台語發音吧!當初我也覺得很新奇!
所以國民黨才會貶低不要我們說台語啊!..聽不懂之下就會難管理嘛!
更何況..很多都是不識字的兵(離題中! 希望別再那麼多英文了 官方也是台語的文讀音!
幕後花絮-演員篇I
角色及定裝:
人物/演員:
故事主角,「蝶妹」 - 温貞菱 飾演
由於蝶妹的媽媽(伊那/Ina)是平埔族豬朥束社公主瑪祖卡,而爸爸卻是福佬客家人
父母因血緣關係隱姓埋名,相繼身亡後讓他們姐弟慢慢了解和自己身世及自我認同
「羅妹號事件」發生時,蝶妹18歲,因通曉多種語言(客語、閩南語、排灣族語、英語),協助抵臺的美國領事李仙得進行相關調查。
面對來自於族群、性別的、乃至於身世的質疑與欺凌,對於自己客家與原住民混血的身世,蝶妹雖有所困惑、歷經痛苦悲傷,終能勇敢面對一切變局。
後來因跟隨萬巴德醫師學習英文與專業醫術!
因此精通多種語言,以翻譯的角色活躍於舞台上,將當時臺灣的各個族群相互串連...
也因為如此,蝶妹被塑造成一位活潑、好學且有專業智慧的角色。
是原著作者說她是自撰的人物 因要串連起 土生仔 原住民 福佬人 客家人 外國人 就產生蝶妹這個不存在於那時的蝶妹!
嗡嗡統整
劇中她的背景是客家人與原住民混血,通曉多種語言,接觸到前來調查「羅妹號事件」的法裔美國領事「李仙得」,兩人因此發展出一段蒙昧不清的愛情故事。
「蝶妹」在戲中需要講排灣語、英語、客家話、閩南話,温貞菱表示已開始進行語言課程
「我的爺爺是新竹的客家人,家裡以海陸腔對話,母親是菲律賓混血(菲律賓、西班牙、福建)
從小與家人們因為語言隔閡,總有一種對自己身份認同的不確定感,而這樣的感受運用在「蝶妹」身上產生了強烈的連結。」
這也是繼《一把青》後再次與曹導合作,令她相當期待。
曹瑞原認為,蝶妹可以說是台灣有史以來最難的角色,温貞菱願意接下來,他覺得很不容易。蝶妹在劇中從一個西方人身邊卑微的角色,慢慢地轉變成簽訂合約的關鍵。「我覺得這個過程的詮釋,是要靠貞菱賣力地去揣摩。」
李仙得 (法比歐 飾演)
Charles W. Le Gendre (Fabio Grangeon 飾演)
是法裔美國人,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搏命建功,晉升准將,戰爭結束後成為外交官
任美國駐廈門暨福爾摩沙領事,來到臺灣展開「羅妹號事件」勘察與談判時,蝶妹成為他的隨身翻譯。
李仙得外表頗有威儀,在東方人面前特別顯得高大,平時西裝打扮,但在與清兵出兵琅𤩝時,他卻一副戎裝打扮,彰顯他的英武。
對「羅妹號事件」本主張清廷出兵琅𤩝以懲兇,後認為應以文明建立部落秩序,阻止清兵武力攻打,最終與琅𤩝十八社大股頭卓杞篤簽訂「南岬之盟」,讓事件和平落幕。
法裔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一角由法籍藝人法比歐擔綱,這也是他首次挑大樑演出電視劇
法比歐表示,「這個故事非常特別也很有意義,在戲劇製作上具有極大挑戰,深入了解這個時代背景則是我最大的功課
為了更投入角色,已經買了描述這個角色背景的歷史書研讀。」他也提到相當欣賞曹瑞原導演看故事的角度
「當我在聆聽他講故事時覺得非常有吸引力,非常榮幸參與演出。」
書本中的李仙得因參加南北戰爭的將軍 身上有傷及一眼是義眼..
與Fabio健壯的身形很不同 有點讓我小出戲啦!!
也因為背景因素..美國當時用條約來對待有可能出現戰爭的地區
例如美國當地的原住民等...也因為當初在大航海時期
台灣又在經貿交易的重要地區...所以當然在廈門的李仙得就必須出任
而嗡嗡我查美國那時期的史學家也用一個字形容 那就是用簽條約...來拖當下會發生戰爭的事件~
南岬之盟簽訂是在1867年的10月10日,是台灣與美國第一次訂立國際約定,而訂約的,不是台灣府的大清官員,而是斯卡羅的原住民。
南岬之盟 市為了要解美商船與原民衝突
現實:
李仙得(法語:Charles W. Le Gendre,或譯李讓禮、李善得),1830年8月26日-1899年9月1日
是法裔美國人,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時投效北軍,升上陸軍少將,退伍後到中國發展,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有參與南北戰爭,官拜准將,後擔任外交官,曾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羅發號事件(「一作羅妹號事件」)後曾來台灣與排灣族領袖卓杞篤交涉,簽定南岬之盟。八瑤灣事件後,李仙得曾擔任日本外務省顧問,協助日軍出兵台灣。
(Charles William Le Gendre),1830年出生於法國貴族家族,李仙得曾就讀於皇家海姆學院(the Royal College of Rheims),最終畢業於巴黎大學。因與美國少女結婚,婚後移居紐約,並歸化美籍。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搏命建功,授勳為名譽准將,戰爭結束後成為外交官,任美國駐廈門暨福爾摩沙領事,管轄五個港口城市:廈門、雞籠(基隆)、台灣府(台南)、淡水和打狗(高雄)。
李仙得留有短髭,一頭金色棕髮,眼神帶有一股冷酷卻又風流的韻味,外表頗有威儀,在東方人面前,他特別顯得高大,平時西裝打扮,但在與清兵出兵琅𤩝時,他卻一副戎裝打扮,顯現出他的英武。
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觸礁失事後,倖存船員因誤闖原住民領地而被殺害,李仙得得知後,函報北京美國大使館及華府,並積極往福州與閩浙總督吳棠暨閩撫李福泰交涉,吳棠允其所請,發信要求台灣知府協助,於是,李仙得帶著信札到台灣,要求台灣道台吳大廷協助。
總之,因清朝對羅妹號的處理態度十分輕浮,用各種理由塘塞李仙得。就在西元1867年6月初,派遣海軍少將彼理(Rear-Admiral Henry H. Bell)與海軍中尉馬特西節(Alexander Slidell Mac Kenzie)率領共181人的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登陸琅嶠(今恆春半島)海灣,並開始展開討伐。 同一時間,琅嶠十八社的斯卡羅人看到南灣海面上來了兩艘戰艦,並下來了許多金髮碧眼的人,和先前他們攻擊的羅妹號船員有著相同特徵,於是直覺地認為,「這些人一定是來戰爭的。」由於美軍的人數眾多,這則消息很快地傳達到琅嶠十八社大統領卓杞篤(Tauketok)耳中,於是大統領便招集到二十二名斯卡羅戰士前去迎戰。
李仙得本主張清廷攻打琅𤩝以懲兇,後認為應以文明建立部落秩序,阻止清軍以武力制裁,最終與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正式簽訂「南岬之盟」和平協議,讓事件和平落幕。
李仙得將其在台灣之所見所聞,寫成《南台灣踏查手記》(Foreign Adventurers and the Aborigines of Southern Taiwan)一書,顛覆傳統中國史籍的描述視角,自以為是重現台灣原住民在中國政府與西方勢力的外交衝突中的重要角色。)
1869年李仙得在台南找人挖掘熱蘭遮城遺址圖
1869年,李仙得來到安平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遺址進行挖掘,由攝影師聖朱利安.愛德華士(St. Julian Hugh Edwards)拍下珍貴影像,圖左酷酷獨眼大叔就是李仙得本人!(影像經數位上色) 李仙得為具有軍事背景的人物,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失去一隻眼睛。1866來到廈門擔任美國領事,之後積極涉入臺灣事務。
李仙得(眼睛纏著繃帶者)與福爾摩沙南部原住民,出自《福爾摩沙攝影集》
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1830-1899)
陶德(John Dodd,1838-1907),英國人,李仙得友人,在臺灣從事茶葉出口貿易。
一般來說,像羅發號事件這般牽連甚廣、複雜難解的情況,是少有人願意站上第一線解決衝突與問題的,從軍人轉任外交系統的李仙得自願出面,與他的人格特質、背景有很大關聯。 由他的經歷看來,李仙得不只是個動刀動槍的阿兵哥,而是一位受過軍事訓練,具有專業知識的軍人。他對人的觀察與資料統整、紀錄十分敏銳,國家間的氣候、水文、宗教儀式,甚至當地的民情異變,全都是他觀察的對象。他所記錄下的在地資訊,足以讓一個部隊進入異地順利運作,也讓他得以在清國、美國、日本、原住民之間四處獻策,遊走斡旋。我想...可能是讓人忌妒讓他沒有能發揮長才的職位吧!
於是各國勢力在十九世紀末因為經商貿易在臺灣島上走跳,為臺灣的涉外關係史留下了相當龐大的歷史材料,尤以美國的國會圖書館,以及日本的國立公文館為保存大宗。 臺灣歷史博物館雖然已經完成李仙得《臺灣紀行》的翻譯,但仍存有相當大量的資料未經解讀。李仙得紀錄當下的臺灣產業狀況,在1869年公開出版後,成為後世描寫臺灣的共用材料。他所創作出來的歷史素材,比我們想像的更廣大。
只是嗡嗡我對真正的李仙得嗡嗡我還是評價是極度極差
因為他原為法國人..因結婚歸順成美國人...後來被派至廈門..因要是返美...途中過境日本並與日本外務卿會面...
當時日本企圖擴張勢力...又值明治維新。當時有琉球國歸順後有居民54人登上(1871年)於琅𤩝遭原住民殺害,日本打算以保護「國民」(當時琉球同時向清朝和日本朝貢)、質問生番為藉口出兵台灣。
哈!看看多麼荒謬~跟現在的中美一樣明明自己親們踏戶~還向孩子斑揪人一起助威嗎?
李仙得以處理羅發號事件的經驗說,中國不及「番地」,日本可用「番地無主論」作為出兵台灣的理由。
李仙得提供台灣的地圖與照片,並說只需兩千兵力便可輕易佔領台灣。日本副島聞言大感興奮,外務省遂在當年十一月以準二等官聘任李仙得為顧問。李仙得並為日本規劃詳細的出兵、殖民計畫。
「牡丹社事件」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明治七年),日本政府成立台灣蕃地事務局,任命西鄉從道為事務局都督,率兵三千六百攻打台灣琅𤩝地區以牡丹社為主的原住民部落,稱為「臺灣出兵」
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為日本擬定外交策略以蒙蔽國際視聽,並幫日本雇用外籍軍人、承租船艦、購買軍火;其目的在於日本佔領台灣後,美國人可獨佔貿易利益,甚至擁有實際的殖民權。
中國方面得知李仙得在此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欲做釜底抽薪之計。李鴻章上總理衙門〈論日本圖攻台灣〉一函中便指出,日本依賴美國人;促美撤回人員、船隻,即能迫使日本罷兵。於是清廷向美國提出抗議。九月十二日,李仙得前往廈門與清廷談判時,遭到美國水兵逮捕。同年十一月,日軍撤離臺灣,美方遂以李仙得未帶兵為由予以釋放。
跟如今的中美貿易、香港國安法一樣...大家都只看短視近利...我們人民就只能端看...未來情勢發展了
就看你的視野在哪...如果你是在中國視野..那就跟課本所寫的一樣...
但你若是平埔人...就會覺得他很過分...跟你簽屬協約...卻又去日本和清國說應該怎麼侵略原住民! 李先生...人家友善待你欸! ...
南岬之盟 是為了要解美商船與原民衝突
當天,下瑯嶠十八社大股頭卓杞篤與美國駐廈門總領事李仙得(Charles Le Gendre)在今屏東出火,兩人第一次會面,然後訂立口頭約定。因羅妹號事件而產生之美國、清國及台灣原住民之間的緊張情勢因而化解,也讓外國船員若有在台灣南部出事者,因而得到安全保障。後來西方將這個口頭約定稱為「南岬之盟」,1869年2月28日又補上了文字約定。 因當時台灣原住民之地對清政府而言,是化外之地。對原住民而言,是自治之地。李仙得本來很尊重這個現實,卓杞篤也很盡力去履行約定。所以從1867至1869年之間,有許多外國船員因而獲救。但在過程中,也顯示出酬金支付細節之種種問題,幸而卓杞篤都應付得宜,雙方滿意。
李仙得夾身東海各國 最後客死異鄉
因在1871年11月的琉球人船難事件,因為遇難船員高達66人,殊異於通常船難之10人上下,結果因而出事,54位琉球人被原住民所殺。更不幸的是,1872年3月2日,李仙得親訪卓杞篤,結果李仙得對卓杞篤失去了原有的信心,而興起由外國人來治理台灣原住民地域之構想。但美國政府未接受其建議,加上仕途的不得意,於是李仙得竟於1872年年底跳船日本,也為日本策劃了牡丹社事件。
日軍征台,滿意而歸。但隨後李仙得在日本即未受重用。夙有抱負的江湖遊俠型人士李仙得自然不滿意,於是他在1890年又設法遠去朝鮮任官,後來因1899年死在朝鮮,就葬在漢城。而陳耀昌作者曾赴美國國會圖書館,希望找到李仙得與卓杞篤在1869年2月28日所簽之和約原文,但未能如願。倒是找到與李仙得相關在大清國、日本國及朝鮮王國的三紙文書。
作者也調查到「李仙得」只是他在日本所用的名字。在大清的文書中(即在台灣之時),他是「李讓禮」;在朝鮮,他是「李善得」。官文書中的朝鮮開國五百年,是1892年,而1894年就是甲午戰爭。但李仙得在朝鮮歷史之角色,也許不如對台、對日之重要,仍有待考證研究。
「卓杞篤」-查馬克・法拉屋樂 飾演
為斯卡羅族群-瑯嶠十八社大股頭,也是豬朥束社的領袖,個性沉穩,正值閱歷豐富、權力最盛之際。他的過去,藏著妹妹瑪祖卡為愛遠離部落、未能再見一面的遺憾,他的現在,扛著斯卡羅族群的興亡大任。
卓杞篤不叫戰也不畏戰,帶領族人做好應戰準備,最後與李仙得簽下一份以和平共存為前提的國際盟約,其智慧與勇氣,創新了歷史的一頁。
政府記錄下 : 一八六七年,臺灣人第一次和外國簽訂了國際條約,簽約的雙方,臺灣人這邊是一位傀儡山生番頭目。
當時的西方列強與熟悉東方事務者大都知道這個人,並且頗為尊敬他。他們稱他為「下瑯嶠十八社聯盟大頭目」(英文竟用了「confederation」聯邦這個字)。
而排灣族的查馬克・法拉屋樂飾演斯卡羅族群大股頭「卓杞篤」生前任教於屏東泰武國小,擔任「古謠傳唱隊」指導老師。查馬克表示,「導演的真誠打動了我」,在讀本過程中他也慢慢理解到,最大的挑戰與壓力是要與150年前的歷史與狀態對話,他期許透過這次的參與,建立不同的部落觀、文化觀與世界觀。
【查馬克 不敵病魔逝世】
近期討論對超高的公視史詩影集《斯卡羅》,飾演大頭目「卓杞篤」的演員查馬克・法拉屋樂卻傳出罹患淋巴癌末期,在眾人都幫忙集氣之下,沒想到還是傳出壞消息,昨晚查馬克不無敵病魔,於晚間11時05分過世,享年42歲。
來自屏東縣來義鄉丹林部落的查馬克,一生奉獻 #排灣族 文化,在泰武國小組「泰武古謠傳唱」,用古謠幫排灣族孩子找到生命亮點。
台劇《斯卡羅》飾演大股頭的演員,是來自屏東縣來義鄉丹林部落的查馬克.法拉屋樂,一生致力奉獻排灣族文化,昨天深夜癌症病逝,享年42歲。他的兒子今天特別穿上排灣族傳統服飾,到台北領取總統教育獎,要將榮耀獻給父親。
查馬克一生致力於文化復振,長年指導學生木雕,也深入部落採集排灣族古謠,發揚傳唱排灣文化;談到為何答應參與演出《斯卡羅》,查馬克曾表示,生命會影響生命,他想將卓杞篤的精神傳給更多人。
他說的一句話讓我感覺很大~就是 「不管誰先來後來,最重要的我們都活在這片土地上, 如何分擔共同的資源,得失利弊,分憂彼此想分,取得平衡,這才是《斯卡羅》背後的意思」。
妻子說:查馬克走得很安詳,沒有掙扎,即便氣息停止了之後,他仍然是柔軟而溫熱的⋯
兒子在病榻前說:爸爸,我明天去台北領總統教育獎給你!
現實:
Tou-ke-tok「卓杞篤」 歷史照片 1874年
日軍指揮官西鄉從道與排灣族領袖合影。
左坐者為卓杞篤之義子朱雷·土結、中坐者為西鄉、右坐者為伊沙isa。
為臺灣十九世紀外交家,是排灣族的斯卡羅政治領袖,瑯嶠十八社的大頭目。
也是臺灣歷史上代表臺灣、瑯嶠十八社進行對美外交談判成功。
而在文獻上一般直譯拼其名作Tokitok或Tou-ke-tok,中文文獻則音譯為卓杞篤。
卓杞篤生年不詳,而根據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在1867年的會面觀察,他目測認為當時卓杞篤年約五十歲。見李仙得《南台灣踏查手記》,黃怡漢譯,台北:前衛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美國領事李仙得(Charles Le Gendre)描述卓杞篤是:「他的舉止很從容,語言極為諧合。他的樣貌很討人喜歡,展現極強的意志力與不屈不饒的精神。」
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遇害,出兵攻打台灣番地,史稱牡丹社事件。石門戰役後,日軍指揮官西鄉從道(Saigo)與原住民頭目卓杞篤、一色會面。圖中坐者為西鄉、右坐為一色、左坐為卓杞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只是劇組把卓杞篤的人設改的沒領導力~氣焰 應該說比較圓融...吧!
「巴耶林」-余竺儒。
引發羅妹號事件的龜仔甪部落首領大頭目-巴耶林
因美國船難者誤闖臺灣斯卡羅王國的領土,遭到巴耶林與同伴一起獵人頭,相繼引發的外交事件
最後看到列的人頭是女生才驚覺...自己誤殺,告知祖靈後才釋懷
由九天民俗技藝團的余竺儒挑戰演出。已有8年藝術表演經驗的他,對於跨足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領域進行演出感到相當興奮,他最大的挑戰是必須「赤腳」拍完整部戲,「現在每天安排30-40分鐘赤腳出去跑柏油路或水泥地」,此外也正加強排灣語訓練
「巴耶林」 Paljaljim - 余竺儒 Zhuru Yu 飾演
龜仔甪部落首領,驍勇善戰,個性較衝動、急躁,是「羅妹號事件」的引爆者。
龜仔甪社大頭目
他是九天民俗技藝團的成員。
伊沙 Isa - 雷斌.金碌兒 飾演
是射麻里社首領,斯卡羅族群-瑯嶠十八社的二股頭
年輕時原與瑪祖卡有婚約卻遭毀婚,受此事影響,面對阿杰心情複雜。
個性仕身性豪爽和具領導能力,反對他族對部落日增的影響,對於外來勢力入侵,勇於作戰,原本也不甘屈處二股頭的位置。
但日後才理解卓杞篤的用心,願意一起對抗外敵。
他是一名傑出的原住民現代藝術工作者,回想起曹瑞原導演到部落家裡拜訪的那天,自己是尷尬地時而端坐、時而盤坐,聽著導演講述著這場故事歷史脈絡,心中還在狐疑怎麼會是自己時,曹導語重心長的一席話,讓他感受到使命與責任,終於定下接演的決心,「期許能與導演共同完成這部歷史大作」。
「必麒麟」-周厚安 飾演
英國諾丁罕郡人,時任府城英商天利行經理,曾當過水手、海關人員,通曉閩南話、清廷官話、部分原住民語。在臺期間,經常至深山部落考察商機兼探險,個性豪邁不羈,全身充滿野性,機智且幽默。對沒有積極作為的清廷官員不感認同,但對福爾摩沙的原住民卻有多一層理解。
「羅妹號事件」後,他扮演英、美兩國意欲征服瑯嶠的諮詢顧問兼嚮導,他雖贊成制裁肇事者,卻不願見到清兵大規模攻打瑯嶠部落的行動,對李仙得「以文明建立部落秩序」說法不表認同,最後與蝶妹一起阻止清兵征伐之行。
就是正史中的必麒麟是住在於高雄的英國諾丁罕人書從第六章開始講起!
不但能獨董漢文(文言文)也能聽說官話和原住民語....超屌的是....他是在義大利過世...代表~他移居在義大利了?
二度與曹導合作的周厚安,演出英國洋行代理人「必麒麟」,周厚安認為,演出歷史劇就像「出國旅遊」,去一個語言不同的地方,不知不覺去習慣、去喜歡上一個差異,這不只是給觀眾,也是給演員一個學習的機會。「這個角色來自英國東中部,口音混雜了北方的特徵與南方的影響,這樣的腔調相對獨特,當前海內外的影視作品中還沒有角色可以參考,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
他是周華健的兒子!
編劇的人設把它改的漢文(閩南語不太懂嗎? 因為第4集的轉譯沒有很多欸
他的語言天份到4集好像沒有詮釋...
但在第四周 7+8集很有亮點!!很讚!!印象很深就是他看到裡仙德的做法氣到爆粗口!
因為在 一八六七年臺灣的土、洋相遇現在回顧起來,一八六七年在臺灣的西方人
後來都成為歷史性、全球性人物,包括萬巴德、馬雅各、必麒麟、郇和。
現實:
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縮寫:W.A Pickering)
中文名:必麒麟/書中是寫畢客淋 當時以古漢文發音(閩南語)
生存:1840年-1907年(66歲)
以下資料來自維基
職業:華民護衛司
任期:1877年5月3日-1889年
個人資料
出生:1840年6月9日 於英國 諾丁罕郡伊斯活
逝世:1907年1月26日 於義大利 義大利王國因佩里亞省聖雷莫
英國人,在英國東印度公司擔任水手多年之後,1862年進中國海關,1864年由打狗海關稅務司William Maxwell遴選來台,任鈐字手(Tidewaiter);1865年1月1日(同治3年12月4)成立安平分關時,受命負責平關務。不過同年年底就辭職,翌年初受僱於天利行。
也是一位出身英國諾丁罕郡的探險家與官員。
他在1863年抵達臺灣,嗡嗡覺得他是因為語言天分關係先後任職於高雄打狗子口海關、安平海關、天利行、怡記洋行。
他曾深入臺灣山區探訪並留下大量相關文獻紀錄。
著作
1898年,必麒麟在退休後完成了他對臺灣探險的回憶錄《Pioneer in Formosa -London, 1898》,這本精彩的回憶錄至少有四種中譯本:
最新的是 歷險福爾摩沙:回憶在滿大人、海賊與「獵頭番」間的激盪歲月(陳逸君譯,前衛出版社,2010)。嗡嗡我當然是去圖書館借來看囉!
英國浪人探險家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一八六八年英軍炮轟安平,可說是因他而起。若無此事件,熱蘭遮城應該仍能屹立不倒,遠勝今日馬來西亞麻六甲的古荷蘭城堡。「必麒麟」這三字不是譯名,而是一八六七年臺灣總兵劉明燈親自為他取的中文名。現在新加坡有Pickering Street,然而必麒麟晚年懷念的,是臺灣,不是新加坡。
生平
16歲開始航海生涯,在英國東印度公司擔任水手多年之後,1862年進中國海關,1864年由打狗海關稅務司麥士威(William Maxwell)遴選來臺灣鳳山縣打狗(今高雄),擔任海關水上稽查員(Tidewaiter)。
因為當時清國不治理台灣於是山區的原住民也就自成一格..而必麒麟卻能深入探訪台番界通曉原住民語
1863年4月,必麒麟在臺灣樟腦主要生產地之一的彰化縣五叉港(今臺中梧棲漁港),大量收購樟腦,引起清廷的查緝扣押,但必麒麟仍不甘心,8月,必麒麟再度在五叉港秘密收購,再度遭到清廷查緝,在查緝過程中,必麒麟為了拒捕而開槍擊傷清廷官兵,此一事件使雙方關係陷入緊張。
1867年5月某個夜晚,天利洋行所信任一位華籍買辦將所有庫存鴉片、現金全部監守自盜,乘艇離去。因此天利洋行被抄沒、拍賣,買主是1866年剛設立的怡記洋行( Elles & Co.),而必麒麟也就轉任怡記洋行府城代理人
1868年(同治七年)3月,英商德記洋行經理哈智(Hardie)自打狗(今高雄)往府城(今臺南)在路途中,被臺灣道衙門的隸卒毆打成傷。
同時另有英商怡記洋行所有價值六千銀元的樟腦,在五叉港被滿清官方沒收。
8月,英國與清廷爆發樟腦戰爭,最後雙方簽訂《樟腦條約》。
1870年,必麒麟因病返英國休養,在倫敦巧遇當時的海峽殖民地(昔日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今馬來西亞、星加坡)總督沃德,獲邀前往海峽殖民地任職。
1877年,必麒麟靠著超級語言能力(通曉官話、閩南語、粵語、潮州話、客家話),及過人的膽識,一路從當地的華語通譯官晉升到首任華民護衛司,不僅斡旋調停當地華人黑幫的械鬥與火拚,也負責掃蕩非法的苦力、雛妓、人口販賣。
1887年7月18日,必麒麟的作為遭到黑幫份子的反擊,遭義福幫成員、潮州人木匠蔡亞惜襲擊而重傷,因始終無法康復,最後不得不於1890年退休返國。下圖
〈南岬之盟〉
李仙得,美國領事。
見證人:福爾摩沙南部海關稅務司滿三德先生。
見證人兼翻譯員:必麒麟
1869年2月28日,李仙得來臺與卓杞篤再度會面,正式簽訂〈南岬之盟〉書面協議,這份台灣原住民簽國際約定的重要史料,目前珍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中。
〈南岬之盟〉書面協議內容:
1869年2月28日於射麻里村莊,卓杞篤統領下的領域。
在瑯嶠以南十八社頭目卓杞篤的要求下,在(瑯嶠十八社東方的系列山丘與東部海域之間,包括已知的福爾摩沙南灣的海灣,即美國三桅帆船羅發號船員被龜仔律人謀害之處,我,李仙得,美國駐廈門與福爾摩沙領事,以此做為我本人與前述的卓杞篤,在1867年所達成協定的備忘錄,並由美國政府批准,以及我相信駐北京的外國公使們亦一致贊同,此即為:
遭船難者將受到卓杞篤統領下十八社之任何一社的友善對待,如可能,他們(遭船難者)在登岸前應展開一面紅旗。
有關壓艙物與水時:船隻想要補給,要派船員上岸,必須展開一面紅旗,且必須等到海岸上也展現同樣的旗幟,否則不得上岸。即使那時,亦僅侷限於指定的地點。他們不得拜訪山丘與村莊,但盡可能,將拜訪範圍限於豬朥束港(在南灣的東南岬角以北,那是東海岸的第一條溪),以及大板埒溪(即羅發號船員被謀害處的岩礁以西處)。後者為東北風季節較好的取水處。在這些條件之外登岸的人士,則是自冒風險。我認為他們若被土著騷擾時,不得向其政府尋求保護。在那種情況下,其安危將無法受到保障。
第二波卡司/角色:(圖:官方臉書)
「水仔」 - 吳慷仁 飾演
剛接下父親棒子的社寮頭人
是社寮頭人的長子,因父親是福佬人,母親是瑯嶠馬卡道的平埔族,當時被泛稱「土生仔」。
我好奇...她應該是原著魁儡花裡的松仔吧!
這是底層人物,為了部族生存,常於閩、客、部落間角力,擔任調解人。
為了部族生存,常於閩、客、部落間角力與調解,擔任調解人,「羅妹號事件」發生後,面對西洋人在瑯嶠的調查,以及洋人、清軍與部落間的衝突,水仔擔心社寮受到波及,卻又無從脫身和無力反擊…。
吳慷仁在劇中飾演社寮頭人「水仔」,周旋於閩、客、部落間角力與調解,學會說出多種語言的表演,讓觀眾印象深刻,談起角色,吳慷仁表示,「水仔在原著小說《傀儡花》中有另外一個身份,但我們無法用原來的名字去稱呼」,還提到「水仔」是上戲前五分鐘才取好的名字,「聊著聊著我們發現無法繼續用《傀儡花》裡的名字去表現,畢竟我們經過改編,所以才自己取出水仔」,接著提到,在拍戲前也有做功課了解社寮的處境,直説「社寮的處境未必像劇中的樣子,需要在夾縫中求生存,畢竟它靠港,很多外資都從社寮來,也許社寮才是槍最多的地方」。
吳慷仁:「一開始的初衷,就是來幫導演忙,沒想到角色這麼難,拍攝狀況比《一把青》難10倍。」
我也認為:水仔的命運游走在外人跟斯卡羅之間,這是他無法迴避的,也不知道如何選擇才是正確的,社寮的人口沒有閩、客兩邊人數多,站在他的立場,為了部族生存,劇情前半段的水仔,只能極力拉攏有勢的一方,很用力的想要做些什麼對族裡好的事因為他是族裡的頭人。
他坦言這不是個「好看」的角色,無論在表演上或樣貌上都是,「我不知道怎麼去演繹那個時代的人,只好身體先去了。」他在進組開拍前半個月激烈減重,體重從原本70公斤一路掉到快59公斤,每天狂曬太陽讓自己黑了又黑,他也故意駝背,駝到讓身體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問號」形狀,每次一到片場就先抓地下的土,他表示:「這樣讓手指甲裡的黑跟髒是最自然的,在殺青前我的指甲縫從沒乾淨過。」
吳慷仁印象最深刻,開拍前曹瑞原導演曾告訴他,「這個角色有趣在於,他是一個人,一個生活在那個大時代的小人物。」
我以為他就是書裡的棉仔 但不是..他是水仔!? 應該是編劇改的~新的人物設定
現實:
「劉明燈」- 黃健瑋 飾演
台灣鎮總兵 為左宗棠的湘軍系統。
「羅妹號事件」發生前一年到台灣任職,治軍嚴謹,謀勇兼資,懷抱雄心壯志。支持出兵,期展雄才大略,時而和李仙得鬥智。
臺灣鎮總兵,左宗棠湘軍系統。「羅妹號事件」發生前一年到臺灣任職,治軍嚴謹,謀勇兼資,懷抱雄心壯志。
他不認同道臺對處理「羅妹號事件」的消極態度;不反對出兵瑯嶠但認為要有妥當的準備,欲實施「設隘、阻番」,期展雄才大略,時而和李仙得鬥智。
黃健瑋繼《一把青》後與曹瑞原導演再合作,他表示:「當時只客串一天,就很過癮,這次再次感受到曹導是一個擁有強大意志力的人,令人佩服。」劇中劉明燈這個角色必須要會騎馬,黃健瑋先在台北接受了10堂課的訓練,但他還是沒信心,無法讓馬跑起來,「本來以為騎馬戲可能要用替身上場了,但到了恆春之後,在馬術極佳的法比歐帶領下,讓我終於能讓馬跑了起來,十分感謝。」而之後所有的騎馬戲他也都親自上陣演出。劉明燈將軍是劇中權威的象徵,黃健瑋為角色增重了15公斤,到達人生從來未及之處,「一開始很有趣,因為形象完全改變,但後來滿痛苦,覺得沈重,雖然不至於影響行動,有時候也不甚方便。」
現實:
「朱一丙」- 雷洪 飾演
柴城的頭目
今恆春半島最大的漢人聚落──柴城的頭人。
因人口眾多、位居靠海平原,與保力客家庄常因水源問題而有紛爭。
雖仍受威脅,但得以能獨立於原住民統轄領域之外。
老謀深算,在險惡環境中,保護聚落利益與安全。
金鐘視帝雷洪首次與曹瑞原導演合作,開心說道:「我們見面只聊一下子,他就肯定我了。」對於拍攝他也稱讚導演很細膩,要求完美,這次合作很愉快,相當期待演出及播出。
「林阿九」- 夏靖庭 飾演
客家聚落保力庄頭人
與柴城因水源問題常有爭端。在保力之外,又落腳統領埔,遭柴城、社寮覬覦。
在多元種族的恆春半島、在各種勢力角力下,仍維持孤傲姿態。
夏靖庭本身是外省與客家聯姻的第二代,坦言對自己母系的母語客家話其實並不熟悉,因此從頭開始學客家語,對手吳慷仁爆料,「有一次語言課,夏哥先,再換我,我在旁邊聽,心想他完蛋了,結果開拍後他客語變得呱呱叫,對戲從不落詞,非常厲害。」夏靖庭透露,「每天必做功課是將劇本裡的台詞以客家話朗讀一遍,以維持語言的熟練度。」三位金鐘視帝在劇中有多場暗潮洶湧的對手戲,互飆演技,吳慷仁打趣形容:「雷洪大哥光坐在那邊就很像奸商,他是偽君子,我是真小人,夏哥就是瘋子。」盛讚兩位前輩的功力。
「阿杰」- 黃遠
女主角 - 蝶妹的弟弟
蝶妹的弟弟,通曉閩南語、客語、排灣族語。
個性較敏感,對自身客家與原住民的混血血統,在認同上不時困惑。
因緣際會重返部落後,解開身世之謎,原來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為其舅舅。
回歸部落後,卻立刻置身於戰爭、權力衝突中,阿杰選擇站在部落這一方,為部落的生存而努力,卻與蝶妹產生矛盾與對立。
而後在「羅妹號事件」化危機為轉機的過程中,阿杰從迷茫逐漸成熟,並獲得部落接納。
是個身性敏感,對自身客家與原住民的混血血統,在認同上不時困惑
因緣際會重返部落後,更參與「羅妹號事件」從危機化為轉機的過程,從迷茫中逐漸成長。
現實中,黃遠有一半的排灣族血統,開拍前他為了將體態控制到跟角色接近,減了7、8公斤,「就是讓自己在一個沒吃飽飯的感覺。」此外,拍攝前,黃遠努力上排灣族語課,也提早進到屏東恆春做準備,「藉由這次學習到族語,才對族語有更深入的了解,透過拍攝跟大自然接觸,非常開心。」他也自曝,雖然在大自然中很自在,但其實很害怕螞蟻、蜘蛛、蜜蜂、蛇…等昆蟲,他最難忘一場受傷戲,頭做傷妝有血漿,躺在地上時引來很多螞蟻,當下佯裝鎮定,其實內心超級緊張螞蟻會爬上來。
現實: 為斯卡羅大頭目,是統領恆春、臺東東南海岸各族群地方的領袖,中文文獻則音譯為潘文杰。
1854年,潘文杰出生於斯卡羅豬朥束社;他的母親是排灣族,為斯卡羅豬朥束社大頭目卓杞篤的妹妹,父親是一位來自屏東車城的(客家裔)漢人。後來,潘文杰被卓杞篤收養(另一說是他成為其女婿)。(維基)
「朱雷」- 張瑋帆-阿邦
瑯嶠十八社大股頭卓杞篤(Tou-ke-tok)的姪子「朱雷」,原為豬朥束社下任接班人,喜歡烏米娜,卻未被接受。
卻因年輕氣盛,想要有所作為。
面對外族入侵,為了證明自己、得到部落尊敬,急於展現能力,卻因躁進而感到挫折。對於阿杰的出現感到威脅,常與之爭鋒。
前HBL球星張瑋帆是道地來自屏東牡丹鄉排灣族的原住民,曾參與《High 5制霸青春》偶像劇演出,從小在城市中成長的他,一直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原民文化、語言與故事,參加甄選當天,他穿戴整套的排灣族服,果然給曹瑞原導演留下印象。他表示:「雖然不是第一次演戲,但這次在揣摩角色上要做足許多功課和發揮想像力,是很大的挑戰。」
「瑪祖卡」-郭芷芸 飾演
是女主角碟妹和弟弟阿杰的媽媽,也是的妹妹
瑯嶠十八社及豬朥束社的大股頭卓杞篤 Tokitok的妹妹,因年輕時喜歡上蝶妹身為客人的爸爸而私奔。也因族人的規定所以到死都沒回家過一次也造成大股頭的遺憾。
從演員甄選中脫穎而出的郭芷芸,則飾演蝶妹與弟弟阿杰的母親「瑪祖卡」,毫無演戲經驗的她,光是「在別人面前表演」,對她來說就是最大的挑戰,「更何況我還要開口講話,一緊張就會發抖、耳鳴,其實拍攝期間我一直在耳鳴狀態。」不過縱使再多的不適應,她也克服了過來,郭芷芸表示:「謝謝導演給我們有這特別的機會參與,讓我們為自己流的血液驕傲。」
烏米娜Umi - 程苡雅Selep Ljivangraw 飾演
烏米娜 Umi是卓杞篤的女兒,聰慧活潑,身手矯健,是卓杞篤的最佳助手,也是阿杰可以談心的好朋友。
她在第五六集開始有演出
令人嚇到的是他的氣場超穩的....她才國中畢業欸
真的很有頭人...大鼓頭女兒的氣場感
可卓杞篤太溫和..儒雅了啦! 沒有身為領袖的態度啊! 希望之後的集數可以補充啦! (拜託!
總覺得...會不會劇組想要把烏米娜的精神延續卓杞篤領導氣勢嗎?哈~是我的疑問囉~
客串
已故三金影帝吳朋奉精湛客串演出來自澎湖的船老大
蕭淑慎客串演出洋藥局老闆娘。
梅芳(左)客串現身,與夏靖庭(右)暌違11年再度演母子。
第七集劇中她對著兒子林阿九說:「人多的路,不會是絕路。」
Dear all ^^ :
喜歡嗡嗡此文章的話,請幫我按讚,
或者分享以及跟我留言本文章 跟嗡嗡我交流啊!!
你的動作會是我發文的原動力!感謝!
【未完待續】(2021/08/15)
留言列表